日前,乌克兰驻华大使利亚比肯表示,中俄双边关系不过是所谓的“权宜婚姻”,主要建立在中国对资源的庞大需求上,而俄罗斯作为原材料供应国,能填补不少空缺。他由此判定说,俄罗斯不过是中国的“次要伙伴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【乌克兰驻华大使称中俄关系是“权宜婚姻”】
有必要指出的是,中俄关系是“权宜之计”这种刻意贬低的论调,其实已经盛行很久了,从中俄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起,西方从政界到学界,就一直在炒作类似的话题。乌克兰驻华大使,只是把西方的冷饭,又回炉了一遍。但考虑到俄乌冲突的特殊背景,利亚比肯这时候抛出中俄关系是“权宜之计”的论调,不完全是在附和西方,也有为了乌克兰自身利益的考量。
我们都知道,前不久乌克兰委托沙特召开和平峰会,中国也接到了邀请,派出了外交代表参加。虽然我们更多是卖主办方沙特一个面子,但乌克兰方面一直在扣着这一点做宣传,视为自己的“历史性胜利”,觉得是中乌关系再进一步的契机。
【二十多年来,中俄建立起了高度的政治互信】
所以,乌克兰驻华大使其实是在趁着和平峰会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时,趁热打铁,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舆论灌输俄罗斯已经被孤立的观点,通过贬低中俄关系,变相抬高中乌关系的身价,甚至是把两者对立起来。所以他就一股脑地抛出了中俄关系“权宜之计”,以及所谓“次要伙伴”等观点。但利亚比肯的理论依据,不仅逻辑上站不住脚,也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。
某种程度上说,“权宜之计”用来形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才更恰当一些。更何况,俄罗斯领导人早期的亲西方情节有多重,也不是什么秘密。苏联解体以后,俄罗斯与西方时而走近,时而疏远,现在更是来到了全面对立的地步。俄罗斯虽然跟欧洲也有长期的合作,但并没有建立起互信。欧盟整体对于俄罗斯的忌惮与排斥情绪,始终存在。
【沙特和平峰会结束后,乌克兰要趁热打铁】
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俄关系这边始终保持相当程度的稳定,建立起了完备的合作关系,发展出了高度的政治互信,开展了很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。这显然不是用一句“权宜之计”,就能够概括的。这说明中俄都在基于战略高度,去看待双边关系。毕竟,中俄是地区性大国,又互为邻国,如果双边外交,会受到短期的地缘政治格局影响,那也做不到合作共赢了。但西方往往会刻意忽视这一点,说明它们唱衰中俄关系,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。
这里还要补充一句,近来,中国屡屡强调,中俄关系不结盟,西方对此有一定的误读。在它们的逻辑思维里,不结盟就意味着双边关系存在一个难以突破瓶颈,不过这是冷战时期的外交观。全球化格局下,大国间的外交关系正在往新的形式演变,所谓的结盟论调,已经不适用于中俄关系了。当然,俄罗斯那边,推崇“中俄结盟”的人,也不在少数,这也是对中俄关系的误读误判,跟西方“中俄权宜关系”的论调,也算是殊途同归。
【参加峰会不代表中国改变立场】
不可否认的是,中俄发展关系的过程中,也有波折,常有一些细节性的磕磕绊绊,但大方向上是保持稳定的。对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。中俄之间不是完全没有分歧,但能靠深度的政治互信和扎实的合作基础,去克服分歧,深化共识。这也是中俄关系的一个特点,那就是双方都认识到分歧的存在,也不会刻意去回避,而是会通过外交渠道,理性地处理问题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中俄互为邻近大国,又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,也同样陷入了与美国的外交博弈中,所以,在对外战略上保持一致,符合中俄的长期利益,可以围绕国际事务,开展广泛合作。这有利于国际政治保持平衡格局,推动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。
俄乌冲突也是例子。比如说先前的沙特和平峰会,看似是把俄罗斯排除在外,但峰会并不是一边倒地批评俄罗斯,这很大程度上,是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,确保西方不会打破峰会的中立基调。这就为推动劝和促谈,创造了有利条件。而且,峰会结束后,王毅外长与俄罗斯外长通电话,也强调,中俄是靠得住的好朋友,在任何国际多边场合,中国都会维持对俄乌冲突的客观公正态度。
【俄乌虽然彼此敌视,但都在争取中国的支持】
需要注意的是,利亚比肯是在接受乌克兰媒体时发表的相关言论,如果换个场合,他可能表述得不会那么直白,或者干脆提都不提。因此,他这次公开贬低中俄关系,主要还是向乌克兰民众,输送一点情绪价值,起到激励国内民心的作用,塑造一种“乌克兰已经争取到中国支持,俄罗斯在外交上已经失败”的氛围。
尽管乌克兰与俄罗斯,存在巨大的不信任和敌视,但对于中国的关系,看法又是高度一致的,那就是希望中国能够理解并支持它们的立场,这反而是中国影响力的体现。
标签: